规范病理报告、定期总结改进
——病理医疗管理工作体会
“病理为医学之本”,病理诊断是目前医学实践中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质量是病理科的生命线,病理科的医疗质量主要体现在最终的病理报告中。
高质量的病理报告必须具备以下几下特性:(1)准确性,不误诊不漏诊;(2)规范性,能够提供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资料;(3)及时性,病理报告有时效性要求。
一、规范病理报告
(1)格式统一 规定统一字号、行间距。免疫组化结果排序。
(2)内容统一 建立肿瘤病理报告统一模板,参考美国CAP推荐的报告内容和国内相关指南,拟定各肿瘤的报告内容,全科医师统一意见后执行。由相关亚专业医师定期查对报告书写情况,对不标准的报告提出修正。
如恶性腹膜间皮瘤报告:
和治疗相关的免疫组化(HER2, ALK, PD-L1, VEGFR2)结果采用标准化报告,内容包括:抗体克隆号,标本接收日期,固定剂,对照,结果,建议。
二、加强医师培训
高质量病理报告的决定因素是富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因此病理医师需要刻苦学习,不断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里购买了全套WHO病理分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各亚专业病理书籍,供医师们日常工作查阅。每周一次小讲座,由大夫们轮流介绍专业进展或学习指南。每周一次疑难病理讨论。鼓励医师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交流学术成果。
三、建立月报会制度
每月总结临床工作,包括工作量(常规外检,细胞学,免疫组化,分子),典型病例介绍,科研进展,教学,日常服务,进步,退步。动态了解医师的工作情况。按照规范化模板进行汇报,形成内容充实、数据准确的汇报总结,通过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提升和团队帮助实现每个月的点滴进步。
上一篇: 喜迎新春 畅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