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年会 圆满结束
2018年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隆重召开,18日下午举办的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年会由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主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肿瘤科协办,老年肿瘤淋巴血液分会主任委员、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淋巴肿瘤中心和淋巴肿瘤科主任张伟京教授牵头组织。会议围绕学会工作进行精彩分享,修订并讨论了《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专家共识(草案)》,分享了多项临床研究项目的推进,以及靶向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为与会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会场气氛热烈。
会议首先由张伟京教授致开场辞,张教授热情地欢迎参会的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了一年来学会开展的系列学术活动,以往临床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等,对分会的未来进行展望。接着,会议按议程有序展开,讲者听众互动不断。
张伟京教授致辞
高龄是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在患淋巴瘤的人群中,中位年龄已接近65岁。目前,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国尚缺乏针对老年淋巴瘤治疗的共识及指南,本次《共识》研讨单元首先讨论了由淋巴血液分会张伟京主委牵头组织、由宋玉琴教授主要执笔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专家共识(草案)》。研讨过程由任汉云、克晓燕、张明智教授主持,刘辉、黄仲夏、张薇教授及来自各地的专家进行了讨论和点评,为完善共识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共识》将根据会议意见继续完善和修改,希望将来能为临床医生治疗老年淋巴瘤患者提供帮助。由此,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计划陆续推出更多《专家共识》,推动老年淋巴瘤各亚型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共识讨论,专家点评
会议的临床研究课题单元精彩纷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难治复发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是治疗难治性、伴骨髓侵犯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补充,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原发中枢淋巴瘤同样预后不佳,老年患者对传统放疗、化疗存在不耐受问题,原发中枢淋巴瘤诱导缓解方案的前瞻性研究中引入靶向新药的临床试验探索性治疗,以期延长PCNSL的生存期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上述问题,在场专家与讲者设计的相应研究课题计划进行了讨论。
会上,专家们还听取了难治复发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研究,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眼眶淋巴瘤、高龄淋巴瘤的回顾性研究,非生发中心型DLBCL的免疫调节联合免疫化疗治疗尝试等多项研究课题,报告引人入胜,讨论热烈。本次会议关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国的老年化和老年淋巴瘤问题,讨论了老年淋巴瘤病人一般状态差、基础疾病多、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临床需要高效低毒或适当的治疗选择,让老年患者获得一个适当的治疗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老年人自身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是较为适合的选择,议题引起临床专家们的兴趣和共鸣,会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任汉云、张明智、何小慧、朱宏丽、仲凯励、杨萍等专家作精彩专题报告
克晓燕、王昭、鲍慧铮、董梅、高玉环、孙秀华、王晓敏、王宁菊、李玉富、张巧花、崔杰、庄芸、吴晓雄、景红梅、赵瑜等专家主持会场
会上有来自十余省市的数十位淋巴瘤专家进行了《专家共识》和临床研究课题的研讨,伴随分会工作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希望新的《共识》和治疗方案给老年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帮助。
张伟京主席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积极倡导学会各委员及委员单位响应和参与到学会的临床研究中来,收集更多临床数据,形成规模和学术见解,集中力量为临床和患者服务。会议结束之际,张伟京主席对老年淋巴瘤的特色平台建设进行了展望,随着靶向治疗、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领域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老年淋巴瘤个体化治疗已成趋势,希望同行们携手同行,共同努力提高老年淋巴瘤的疗效和学术水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分会年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