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学科百科

科学应对孕期高血糖,做好这三点

来源:内分泌科 作者:程飞 本页责编:范晓,叶立炜

孕期高血糖会给母婴带来一定的危害和风险。对伴有糖尿病的育龄妇女,怀孕前如血糖控制不理想,怀孕后则易增加自然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如是妊娠期间发生高血糖,也就是常说的妊娠期糖尿病,易引起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低血糖、高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并且产后母婴两代发生糖尿病、高血脂,及子代肥胖的风险明显增加。为了母婴两代人的健康着想,科学应对妊娠高血糖非常重要,做好以下3点很关键。

产前咨询与计划妊娠

对于已有糖尿病的备孕女性,一定要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评估和管理。通常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6.5%,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 mmol/L以下;对于有严重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者,要病情控制平稳后再怀孕,否则孕期会加重病情。

随着肥胖或超重、血脂异常、高龄和多胎孕妇的比例不断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对于有这些因素的备孕者,孕前要格外关注血糖、血脂和体重等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防范。

怀胎十月,既充满惊喜,又伴随“惊险”。喜的是迎接新的生命;险的是妊娠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状况。因此,产前咨询与计划妊娠非常必要,有助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心中有数,坦然应对。

01.jpg

合理体重管理

孕期体重管理,包括控制孕前体重、保持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和避免产后体重滞留。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快,既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又增加分娩时的风险,因此要从孕前就着手制定和实施体重管理计划,孕前体重管理好,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就相对易把握,产后体重滞留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母婴健康会相应得到保障。

一般情况下,结合孕前体重指数(BMI),了解孕期允许增加的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在小于18.5kg/m2者,孕期体重增加总量为12.5~18.0千克;孕前体重指数在18.5-24.9kg/m2者,孕期体重增加总量为11.5~16.0(kg);孕前体重指数在25-29.9kg/m2者,孕期体重增加总量是7.0~11.5kg;孕前体重指数大于30.0kg/m2者,孕期体重增加总量是5.0~9.0kg。

当然,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调节。妊娠期高血糖的孕妇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增加的,预防产后体重滞留非常重要,坚持母乳喂养、合理调节生活方式、保持愉悦心情都有助于产后体重管理。合理调整饮食和保持适度活动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环节,既安全又有效,但坚持起来也确有难度。为了母婴的长久健康,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应该欣然接受,主动应对。

02.jpg

孕期血糖监测与治疗调整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孕期血糖控制要求较为严格,一般要求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同时还应避免低血糖及血糖波动。因此,血糖监测必不可少。

一般对于血糖控制稳定或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者,每周至少测定1次全天4个点的血糖(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使血糖);其他患者酌情增加测定次数,必要时行全天8个点的血糖监测(空腹、午餐前、晚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夜间3点血糖);如果感觉有不适、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调整时,应随时测定,便于及时了解血糖变化并予以调整对策。

孕期血糖变化,多数情况下不一定会有临床表现,却会导致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因此,监测血糖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点面结合,从容应对。

产前咨询、计划妊娠是“孕好”的基础,合理控制体重、规范血糖监测与及时调整治疗是“好孕”的保障,做好这关键的3点,孕妇一定会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