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守护肿瘤患者:从精准输液到技术创新 ——护理部举办2024肿瘤患者最佳输液实践策略学习班

发表日期:2024-08-01 来源:护理部 作者:杨彬 本页责编:范晓,张洁

7月25日至27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患者最佳输液实践策略学习班。活动邀请了多位在肿瘤护理及静脉治疗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同仁踊跃参与。活动采用线下授课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平台。

本次会议内容紧扣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护理的新进展,议题覆盖了静脉治疗护理的专业趋势发展、肿瘤营养管理、输液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循证策略在护理实践中的思考、护理科研与护理创新的前沿动态、静脉治疗并发症案例分析等多方面,不仅具有前瞻性,还紧密结合了临床工作实际需求,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实用经验。

图片2.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顾怡蓉主持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图片3.jpg

开幕式上,护理部主任刘俐惠为学习班致辞。她对所有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筹备组及授课专家表示由衷感谢。她强调了静脉治疗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技术更是护理人员必备的重要技术,静脉治疗的操作与护理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的IV-Team团队及全院会诊制度,为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临床科室静疗工作保驾护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规范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更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有效治疗的有力保障。希望通过此次学习班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深化安全理念,助推肿瘤患者输液治疗质量发展。 

图片4.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石汉平教授的授课题目为《营养治疗是疾病的一线治疗》。石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营养不良的严峻形势及其所引发的系列不良后果。在应对营养不良的挑战上,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创新实施营养不良的三级诊疗体系、四维度综合评估、五阶梯治疗方案、HCH分级管理模式以及“五位一体”的诊疗架构,构建了全球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数据库,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营养支持服务。

图片5.jpg

护理部主任刘俐惠的授课题目是《静疗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刘主任指出,静疗专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成长关乎患者的安全与医疗质量,希望每位学员都能将这份责任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动医疗护理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图片6.jpg

北京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蕾的授课题目是《AST技术置入一体式迷你中线导管的应用与展望》。迷你中线导管因其具有经济性、低感染率、低静脉炎发生率和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也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图片7.jpg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孙文彦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以科学方法解决临床问题——静脉导管移位案例分析》,主要分享了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发现PICC导管尖端移位的问题,导管尖端移位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图片8.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兼大内科护士长寇京莉的授课题目是《导管尖端定位技术进展》,深刻阐述了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正确位置及其重要性。此外,她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心电图和超声等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整导管尖端位置。

图片9.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护理部副主任顾怡蓉的授课题目是《基于循证的静脉炎防治策略》。通过深入解读2024年美国输液协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关于静脉炎的内容,她详细阐述了标准中对静脉炎的定义、分类以及评估方法,让学员们对静脉炎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并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深入剖析了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学员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图片10.jpg

护理部副主任顾怡蓉还带来了《肿瘤患者输液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精彩分享,主要包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教育、实施质量管理以及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内容。

图片11.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护理部副主任张华果的授课题目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科研选题》。她强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提倡通过新视角和新方法来寻找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她介绍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包括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提炼研究问题,为学员今后的科研选题拓宽思路,指明方向。

图片12.jpg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田红梅部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输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识别与防治》。内容涉及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CRT)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概述、危险因素、识别方法、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防治策略以及对患者的教育和康复指导。她还特别提到了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输液导管的风险增加,以及导管的管径、材质和操作技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图片13.jpg

田红梅部护士长还带来了《肿瘤患者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策略》精彩分享。在临床工作中,要考虑如血管条件评估、治疗方案、药物性质、导管类型和长度、患者舒适度以及活动能力等因素。安全性是首要因素,需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和给药频率选择能承受相应压力和流速的装置。

图片14.jpg

压力性损伤小组组长王万军部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根据最新的输液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大量临床实际案例,分析发生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分享如何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如何减少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皮肤损伤的发生。

图片15.jpg

于恺英部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肿瘤患者肠外营养的安全输注》。她介绍了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中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营养不良三级诊疗、五阶梯治疗,详细介绍了营养液成分的选择,规范的配制营养液,合理选择输液途径等,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规范化治疗和护理,有效避免并发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图片16.jpg

胃肠肿瘤外科丁磊主任的授课题目是《手臂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丁主任为大家介绍了输液港的发展历程,手臂港的优势,手臂港的手术植入过程等。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团队协作以及推动护理科研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17.jpg

血管外科牛鹿原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深静脉血管通路穿刺部位的选择策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深静脉血管通路穿刺部位选择的关键要点。她介绍了深静脉血管通路的相关知识,包括静脉功能、不同类型深静脉的介绍以及穿刺部位选择的原则、穿刺可能遇到的并发症等内容。

图片18.jpg

乳腺外科副主任吕淑珍的授课题目是《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输液港作为一种先进的静脉输液装置,不仅实现了药物的精准、持续输注,还极大减少了患者因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与感染风险。其设计巧妙,维护简便,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化疗的患者,特别在肿瘤治疗中展现了卓越价值,提升了治疗效率与患者的舒适度,保证了患者输液安全

图片19.jpg

乳腺外科刘娟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解读》,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以其长期稳定性、多功能性与个性化护理,提升了患者治疗体验,减少了痛苦与风险,是现代医疗护理的重要创新。

图片20.jpg

胃肠肿瘤外科王冲护士长给大家带来了《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HAIQI-VCABSI-09)的定义、类型、发生原因、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相关预防与控制指南,包括置管前、中、后的各种防治策略。

图片21.jpg

外科重症医学科李想护士长的授课题目是《基于FMEA模式的输液安全护理质量改进》。静脉输液安全一直是静脉治疗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红线,她分享了在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过程中,如何运用FMEA模式寻找临床输液风险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图片22.jpg

静疗小组杨彬老师分享了《1例晚期肺癌患者伴大疱表皮松解症植入PICC的护理体会》。从置管前全面详细的评估到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优化的置管流程、置管后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安全,为今后此类患者置管提供了参考实例。

图片23.jpg

静疗小组杨彬老师还带来了《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思路与专利转化》精彩分享,展示了如何从日常临床问题中获取灵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她强调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临床工作者和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专利转化对于医院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贡献。

图片24.jpg

静疗小组卢晓华老师的授课题目是《应对导管堵塞的临床策略》。她分享了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策略,包括导管堵塞的定义、评估、类型、发生概率、相关因素以及处理和预防措施,强调了导管堵塞的预防,如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技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导管堵塞的判断标准和不同类型堵塞的处理方法。

图片25.jpg

静疗小组张文静老师的授课题目是《1例膀胱癌患者PICC置入后导管尖端原发性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通过对案例的原因分析、处理措施以及讨论与探索,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导管异位,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减少非计划拔管,降低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

图片26.jpg

静疗小组王孟娇老师授课题目是《1例重症患者发生PICC渗液的全程护理》。重症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PICC全程管理,置管前评估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保证患者安全;置管操作过程中优化置管流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置管操作后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图片27.jpg

来自儿科李亚巍老师分享了《1例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儿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她讲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对策、护理效果的讨论。她强调了渗液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恰当渗液管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肿瘤患者最佳输液实践策略学习班圆满收官。本次学习班获得了全体学员的高度认可与赞誉,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储备,还提升了专业素养及临床实践能力。通过专家们的精辟解析与深入指导,学员们不仅汲取了宝贵的学术知识与实战经验,更为未来的临床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展望未来,希望能继续举办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动医疗护理的蓬勃发展,不断促进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理念更新,通过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肿瘤患者的护理品质提升及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荐稿:顾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