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怎么发生的?

来源:神经与精神科 作者:汤晶晶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病理三大特征为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和神经元缺失。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变。一般症状持续进展,病程通常为5-10年。

Alzheimer 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目前有多种学说,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Alzheimer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有较高患病风险。双生子研究发现如一方Alzheimer病,单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90%,而双卵双生的另一方患病率为45%,较普通人群患病率显著增高。

2、环境因素 脑外伤、铝中毒、吸烟、受教育水平低下、一级亲属中有Down综合征患者等都可增加患病风险。

3、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 Alzheimer病患者的脑内存在广泛的神经递质水平下降,可累及乙酰碱系统、氨基酸类、单胺系统、神经肽类等,这些递质系统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包括神经递质减少和递质受体减少,目前最为明确的是乙酰碱(Ach)和谷氨酸(Glu)的减少。

4、其他 Alzheimer病还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毒性损伤、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血小板活化、雌激素水平低下和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

然而以上任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解释Alzheimer病所有的临床表现,说明Alzheimer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

Alzheimer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持续进行性的智能衰退而无缓解。

1、记忆障碍 Alzheimer病典型的首发征象是记忆障碍,早期以近记忆力受损为主,也可伴有远记忆力障碍,但与近记忆力损害相比程度较轻。表现为对刚发生的事、刚说过的话不能记忆,忘记熟悉的人名,而对年代久远的事记忆相对清楚。

2、认知障碍 特征性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表现为掌握新知识、熟练运用及社交能力下降,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严重时出现定向力障碍,先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再出现空间定向障碍,此时患者经常迷路,甚至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中(如在自己家中)也不能顺利到达想去的地点。

3、精神症状 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有较严重抑郁倾向。随后患者开始出现人格障碍和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和错觉。虚构偶Alzheimer病患者,但常见于起病几年后出现,且不明显。

4、其他 患者还会出现失语、失认、计算不能,患者通常不能继续原有工作,不能继续理财。某些患者还可能并发癫痫,癫痫是与第14号染色体连锁的早Alzheimer病的特征。病程早、中期查体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但部分患者早期即可出现病理症。晚期逐渐出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体征,如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拖曳步态、姿势异常等。最终患者可呈强直性或屈曲性四肢瘫痪。患者智能减退显著,常表现为缄默。但如果查体中发现小脑、周围神经、动眼神经的体征则需要考虑其他类型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诊断。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策略。

1、一般支持治疗:予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神经营养和抗氧化等治疗,这些治疗可以作为Alzheimer病的基础药物治疗,也可单独用于可能的Alzheimer病或症状轻微Alzheimer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银杏叶制剂、阿米三嗪、萝巴新、血管α受体阻滞剂、吡拉西坦、维生素E等。患者如出现抑郁失眠、癫痫发作等症状,可予对症药物治疗。

2、心理社会支持: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活动,以延缓衰退速度,但应注意对有精神、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顾,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动无人陪同时需携带身份证明或联系方式,以防走失。

3、药物治疗:抗痴呆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相关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获广泛应用的药物有:(1)乙酰碱酯酶(AchE)抑制剂:通过抑制碱酯酶而抑制乙酰碱(Ach)降解并提高活性,改善神经递质的传递功能。临床常见的药物有安理申,艾斯能,美曲丰,毒扁豆碱等。

(2)抗炎药物:炎症反应Alzheimer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环氧合酶(COX)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十分重要,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的抗炎作用与其COX、继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回顾性研究提示长期NSAIDs能够Alzheimer病的发病率,其中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小的毒副作用而提倡用于Alzheimer病的治疗。

(3)NMDA受体拮抗剂:已在德国用于治疗痴呆多年的美金刚烷是一种低亲和力的非竞争性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当突触中内源性谷氨酸低于正常水平时起激动剂作用,而当谷氨酸释放过量时起拮抗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无竞争性NMDA拮抗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病情轻微的Alzheimer病患者美金刚胺治疗2周就可见效,病情严重的经6至12周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4)其他药物:目前应用于Alzheimer病治疗的药物还有:脑代谢激活剂、钾通道阻滞剂、5-HT受体拮抗剂、雌激素和降低固醇的药物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