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长缨在手,敢缚苍龙 ——记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抗疫医疗队杜德晓
“援藏抗疫,明天出发,有没有困难?”“没问题!”在接到医院领导的电话时,北京世纪坛医院普外五区副主任医师杜德晓没有任何犹豫。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抗疫医疗队共有成员21名,其中5名医生、16名护士。为了更好的完成援藏任务,医院从各个部门抽调骨干组成了医疗队。
职责所在,迎难而上。8月26日凌晨集结,26日下午医疗队到达拉萨定点酒店。初到高原,作为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杜德晓有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只能靠吸氧缓解身体的不适。但作为队里的老大哥、老党员,抗疫的责任感让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8月29日是北京世纪坛医院队员第一天进舱,当时舱内外环境还有待完善,舱内情况尚不明朗,各项设施、药物供给不足,杜德晓主动要求第一天进舱,力争掌握舱内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医疗队改进工作流程提供建议。在第一班次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克服了困难,克服了初到方舱的不安,圆满完成了第一班次,为后续的方舱抗疫工作开了个好头。
平凡岗位,全力以赴。京藏一家,共同抗疫,随着西藏抗疫工作的开展深入,方舱医院愈发显出其重要性,而方舱医院中的医生责任也就越来越大。方舱内患者年龄、病情、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作为医生不止要对舱内的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因感染新冠而焦虑不安的患者耐心开导。虽然只是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岗位,但代表的是北京医疗队,代表的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形象,因此,每个班次杜德晓都是全力以赴,不只看过拉萨凌晨3点的星星,也看过清晨初升的朝阳。在舱内巡视期间,杜德晓发现有位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并造瘘的患者,因不太适应造瘘袋,在佩戴时出现了很大问题,家属和患者都手忙脚乱。杜德晓不顾高原反应,上前一边安慰患者,一边迅速专业地帮患者处理好了造瘘袋,并告知了家属维护造瘘袋的注意要点。家属和患者一致表示:北京医生真棒!面对新冠疫情,北京医疗队正是有了几百个杜德晓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全力以赴的队员,才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使得抗疫形势越来越好。
戮力同心,奋楫笃行。随着援藏抗疫工作的深入,抗疫工作也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为了进一步增进医疗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杜德晓和队里的党员一起开展了两次线上党日主题活动,号召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在疫情防控的防火墙。面对队员长时间在外支援出现的身体上和思想上的疲惫,杜德晓发挥老大哥的作用,开导大家,鼓舞士气,不但很好地保障了大家的战斗力,也使得很多以前不太熟悉的队员成了好朋友。大家思想统一、团结一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北京医疗队由14家医院医疗队组成,北京医疗队和拉萨共同抗疫的行动,全面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彰显了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祖国各民族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医疗队作为北京医疗队的一份子,用“专业”、“敬业”让拉萨人民感受到了千里援驰的温暖。医疗队中众多像杜德晓一样的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烛光虽微、暖照天下,也让拉萨人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明天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