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另一种ACS ——腹腔间室综合征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宿 慧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提起ACS,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一般会想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但临床上还有另一种常见的ACS,即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腹内压(IAP intra-abdominal pressure)渐进性或进行性急剧增高所致的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不全。可继发于许多临床常见病,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ACS的常见病因
q 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脓肿、肠梗阻、腹主动脉破裂、张力性气腹、急性胰腺炎、急性肠系膜缺血等; q 手术后:腹膜炎、脓肿、肠梗阻、腹腔内出血等; q 创伤后:腹腔内/腹膜后出血、复苏后内脏水肿等; q 医源性:腹腔镜手术、腹部包扎、腹部张力缝合等。 在大多数危重患者中,AC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大量液体复苏伴随的毛细血管渗漏,还可导致内脏水肿,从而增加IAP。
2.IAP测定
测量方法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q 直接法,是直接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计或传感器,或直接通过腹腔镜术中的气腹机对腹内压力进行自动连续监测,该方法有一定的创伤,临床上很少应用。 q 间接测压法,则是通过测定内脏压力间接反映IAP,主要包括: ü 下腔静脉压; ü 胃内压; ü 膀胱压等。 其中,膀胱内压操作简便,且与腹内压直接测量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被认为是临床间接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
3.ACS的诊断
q 引起IAP升高危险因素,如急性胰腺炎、腹部创伤、手术等; q 明显的临床表现,有下列1项或多项:腹部膨隆、少尿或无尿、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低血压、酸中毒等; q 腹内压大于25mmHg或大于30 cmH2O; q CT表现:典型CT表现包括:与腹腔疾病不成比例的腹膜后张力渗透;下腹部高度膨胀,腹部前后径与横径比例增加(>1:0.8),又称作“圆腹征”,其敏感度100%,特异度97%,腔静脉被腹膜后出血或渗液压迫;肾脏直接受压或移位;肠壁进行性增厚;双侧腹股沟疝形成。 q 腹部减压能改善临床症状。
4.治疗
ACS的治疗关键是尽早诊断。ACS一旦确诊,除进行病因治疗外,腹腔减压是惟一有效的方法。 q 腹腔减压前,积极的维护有效血容量。 q 积极维护各脏器功能,吸氧、半坐位、胃肠减压、利尿、应用胃肠动力药物、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q 腹腔减压可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特别是SAP病人,目前多主张对无感染的病人尽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原则。早期积极的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减压持续引流对缓解腹腔高压,恢复腹腔器官供血,减轻炎症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是必要的。对创伤、肠梗阻、腹腔严重感染等原因所致ACS需及时开腹减压,同时处理原发病。 q 无论介入或开放手术,腹腔引流要合理放置,保持引流管通畅。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