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抗疫一线 世纪坛医院的科技人在坚守
2022年春节前后,北京新冠疫情一直处于低位流行状态,科技处全体员工在处长周健同志领导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医院疫情防控总体工作部署,默默无闻地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岗位上攻坚克难,奉献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诗,体现了世纪坛医院科技人最低调的口号和最柔韧的坚持!
核酸采样小分队 暖心大白社区转
2022年四月底,北京新增确诊病例上升,疫情防控形势骤然严峻起来,北京11个区域开展三轮核酸检测。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科技处闻令即动,4月26日医院外派核酸采样,当日在岗7名职工有5名踊跃报名加入外派采样队伍。截止至5月30日,科技处共外派采样39人次,足迹遍布北太平庄、甘家口、西三旗、羊坊店等社区,累计采样量近27300人次。
田琳琳,爱人常年出差在外,孩子刚上小学,家里里里外外都离不开她。为完成核酸采样工作,她特意从天津请来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以便能全身心投入采样工作。
高娜娜,家住大兴,家中两个未成年幼女。她毫无怨言地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采样工作。
沈佚葳,子幼母弱,祖母耄耋。圆满完成采样任务的她,却无法照看病休在家的爱人。
刘磊,作为科室唯一的“绿叶”,新婚燕尔却未休一天婚假,承担了最多的采样任务。
李继红,每次采样需要凌晨4:00离家,彼时马路空旷,车辆稀少,交通不便。为确保及时就位,其家属每次都在凌晨4:00驱车将其送至医院,以保证4:30准时从医院出发。
所有的抗疫工作,都离不开家属的大力支持,正如歌词所唱“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一半”。这些隐身在世纪坛大白身后的默默支持的家属,都以自身的坚强为抗疫做着贡献。
兼职流调转战场 去完丰台赴朝阳
2021年底,李继红受医院委派加入市级流调队。春节前夕,市疾控中心将其调派至丰台区疾控中心支援2022年1-3月冬(残)奥运会期间流调工作,该工作非全脱产,需要每周一次前往丰台疾控中心,每次连续工作24小时。除夕夜,在他人阖家团聚欢喜守岁时,她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深夜坚持完成电话流调任务。
2022年2月13日深夜,北京漫天雪舞。伴着昏黄的路灯,她又随同丰台疾控的2名工作人员前往南宫隔离点现场采样。该酒店共三层,大约有270个房间,需要随机采样30个房间。彼时早已人去楼空,万籁俱寂,空旷又曲折悠长的楼道仿佛没有尽头,每走一步都在寂静的深夜里发出巨大的令人心悸的回响。全副武装的三个大白,身上挂着黄色医疗垃圾袋,手上捧着采样管,在昏暗的廊灯下,踏着沉重的脚步,在一个个空荡荡的房间里来回穿梭……回到驻地,夜已深,雪依然在“簌簌”地下。
在为期两个月的外派支援工作期间,李继红丝毫没有放松在医院承担的本职工作,坚持早来晚走,同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医院本职工作。
2022 年5月8日上午,李继红在北太平庄核酸采样现场再次接到市疾控中心调派指令,要求4小时后在朝阳区疾控中心集结。接到指令后,她抛下家中正在高考备考的孩子,简单收拾行李后义无反顾地转战到处于封控区的朝阳疾控中心,投身于该地的疾控流调工作。众所周知,核酸检测常于深夜发布结果,一旦出现阳性报告,无论多晚,都必须于3小时内完成该病例的核心流调报告,判定密接人群和风险点位;8小时内完成初始流调报告,并对该病例的后续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持续跟进和完善,因此深夜加班、昼夜颠倒是流调工作常态。虽然是全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经过摸爬滚打,她依然圆满地完成了流调任务。但是持续两周的黑白颠倒的工作模式,使其在回来后的一段日子里一度需要安眠药助眠。
外派借调任务重 科室留守不轻松
李琦,其子年幼,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2021年11月,医院需要调派她到市卫健委参加“密接和次密接集中隔离点管理专班”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并迅速就位,至今已外派借调半年余。期间,其爱人因“急性阑尾炎”入院手术,她并没有因此离开工作岗位,咬着牙克服困难。她的口号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绝不给世纪坛丢人!
牛建敏,因伤无法外出采样,但她带伤坚持留守科室,做好全科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和紧急事务处理。
处长周健,以院为家,亲自参加急诊预检分诊值班,统筹做好全科室人员的工作安排和任务调度,使科室工作内外兼顾,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事是“份外事”。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共同的敌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共同战役,修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戈矛。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他选择了无畏。面对疫情,世纪坛科技人选择了责任和担当,于是披上白甲战袍,冲锋于一线。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疫”路同行,向阳而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荐稿人: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