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路径导航: 首页 >> 科室导航 >> 眼科 >> 学科百科 >>正文

学科百科

眼睛里的“漂浮物”从哪来?一文读懂飞蚊症

来源:眼科 作者:李晓霞 本页责编:曹翠峰,范晓,张洁

什么是飞蚊症?

飞蚊症指眼前突然出现点状、线状、蜘蛛网状或絮状等多种形态的黑影飘动,尤其在明亮背景(如白墙、蓝天)下更明显。其本质是玻璃体混浊,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年龄因素:常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随年龄玻璃体液化、收缩形成的混浊;

2.高度近视:眼轴过长使玻璃体更容易液化、变性,较早出现飞蚊症,比非近视人群早大约20年;

3.生理性混浊:部分年轻人或儿童也可能出现轻微飞蚊症,属于正常现象(如胚胎期玻璃体残留);

4.病理性原因:如玻璃体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伤)、葡萄膜炎、视网膜孔或脱离等。

飞蚊症有哪些潜在危害?

虽然大多数飞蚊症是良性的,但需警惕以下严重情况:

1.玻璃体出血: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时患者可能出现眼底出血,导致飞蚊症加重;

2.视网膜孔或脱离: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可能导致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表现为黑影突然增多、闪光感、视野缺损)。

图片1.jpg

飞蚊症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1、何时需要就医?

若首次出现飞蚊症,建议门诊就诊,需要散瞳查眼底,排除视网膜问题。例如,高度近视糖尿病或既往眼病史者需定期眼科随访。

2、需紧急就诊患者:

a.突然出现大量新黑影或黑影明显增多。

b.伴随闪光感(类似闪电的亮光),可能是视网膜受牵拉的信号。

c.视野出现固定阴影或视力骤降,提示视网膜脱离可能。

日常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拳击、过山车等,减少玻璃体晃动对视网膜的牵拉。

2.控制近视发展: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散瞳检查眼底,及时发现视网膜变性区及视网膜孔。

3.慢性病管理: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视网膜病变。

飞蚊症需要治疗吗?有哪些治疗方法?

1、生理性飞蚊症:无需特殊治疗,多数人会逐渐适应。

2、病理性飞蚊症:需及时处理。

a.视网膜孔:激光封堵预防脱离。

b.视网膜脱离:需手术(如玻璃体切除术)。 

c.严重混浊影响生活:可考虑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但适应症严格)。

综上所述,飞蚊症多数无害,但需警惕视网膜病变信号。记住关键原则:一是“突然变化要警惕,散瞳查眼底是金标准!”;二是“生理性观察,病理性早治!”

(荐稿: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