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彭吉润教授与北大学者合作 解析外周血游离DNA组织来源

发表日期:2019-06-26 来源:胃肠肿瘤外科 肝胆肿瘤外科 作者:田沛荣 本页责编:左彦,李春慧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肝胆外科彭吉润教授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文路副研究员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探究了正常人、脏疾病患者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组织来源。研究成果以“Comprehensive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tissue-of-origin of plasma cell-free DNA by methylated CpG tandem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MCTA-Seq)” 为题在线发表于6月25日的《临床表观遗传学》( Clinical Epigenetics )。

近年来,外周血游离DNA因其在无创产前DNA检测与肿瘤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正常人外周血中也有一定浓度的游离DNA,主要来源于白细胞,但有多大比例来自其它组织器官尚不完全清楚。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游离DNA浓度会显著增高,是否来自于受损组织或者另有其它来源,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DNA甲基化是DNA的主要表观遗传修饰,由于不同组织器官具有截然不同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它非常适合于鉴别游离DNA的组织来源。在之前的研究中,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分析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组的新技术MCTA-Seq,在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探究外周血游离DNA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来源问题。

1.jpg

MCTA-Seq鉴定血浆游离DNA/细胞差异性甲基化位点

研究发现,正常人外周血游离DNA除了白细胞作为主要来源外,脏是另一个重要来源,正常人血浆游离DNA中脏来源比例为1.3%左右,提示脏细胞存在生理性凋亡和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更新。对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浆游离DNA进行分析后,发现胆管结石患者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有大量脏DNA释放,提示脏细胞在这些病理状态下发生显著坏死;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升高的游离DNA过去普遍认为可能来自受损的胰腺组织,然而,研究者通过组织来源定量分析意外发现,白细胞才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游离DNA升高的主要来源,推测可能与免疫系统的急性炎症激活有关;肝硬化患者的游离DNA浓度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升高的游离DNA也主要来自白细胞,这可能是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结果。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类新颖的适用于游离DNA检测的组织特异性甲基化CpG岛,这类CpG岛位于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的内部,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超甲基化模式。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晓萌、任杰,北京世纪坛医院肝胆外科博士生罗楠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文路副研究员与彭吉润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