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TIPS介入手术中的抗凝问题
哪些情况下的TIPS应该抗凝?
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门静脉肝内分支、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且管腔狭窄大于25%。门静脉系统血栓已经影响TIPS支架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栓进展后可能影响TIPS支架功能。
肝前型: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门静脉闭塞、门静脉海绵样变、内脏的动静脉瘘(肝动脉-门静脉、脾动脉-脾静脉等)、外在压迫(肿瘤)、巨脾、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等。
肝内型:血吸虫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特发性门脉高压(IPH)、肝淀粉样变性、肝窦阻塞综合征(SOS)、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等。
肝后型:布加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右心衰、心肌病、瓣膜病等。
3、其他:血液高凝状态
(1)恶性肿瘤
(2)血液系统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等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是一种由于1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PIG-A基因(phosphotidyl inositol glycan complementation group A)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PIG-A突变造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合成异常,导致由GPI锚接在细胞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丢失,包括CD16、CD55、CD59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内溶血,造血功能衰竭和反复血栓形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白塞病等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其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贝赫切特综合征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哪些情况下的TIPS可以不抗凝?
1、合理TIPS分流通道
刘福全教授提出合理TIPS分流通道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测量的最小支架分流直径
(2)支架突入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不可过多
(3)支架长轴与所在的门静脉呈平行或游离状态,血液能够自然回流
(4)原则上支架近端突入下腔静脉(安全部位最宽处)或塑形后不影响血流的肝静脉内
(5)广义分流道血流通畅、整体角度合理
(6)即时门静脉压力下降20%以上,24h下降30%以上;一般PPG降至12mmHg以下,必需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紧密结合
(7)静脉曲张基本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减少
(8)个体化选择支架分流直径,特殊情况需要一个以上分流道
(10)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内没有发生与分流道直接相关的需要特殊处理的
(1)不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
(2)合并门静脉系统附壁血栓,对于门静脉系统血流、TIPS支架血流无明显影响的
常用的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有哪些?
抗凝药物:肝素类(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香豆素类(华法林)、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