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党委要闻

贾萌:一份沉甸甸的援藏成绩单

发表日期:2020-02-04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闻卓,左彦 本页责编:左彦

微信图片_20200204104102_副本.jpg

除夕夜万家灯火,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北京世纪坛医院肾内科贾萌医生却在拉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度过。为了让同事们早点儿休假回家,他自己坚守到除夕夜里才回北京。半年来的援藏经历一幕幕在他脑海中闪过。贾萌博士是医院肾内科的青年骨干,在2019年夏天主动请缨加入了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完成为期一年的援藏任务。自7月份入藏后,他担任了拉萨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主任。

开拓业务创“首例”

接手工作后,他迅速梳理了科里现有的硬件设施、已经开展的业务项目以及存在的短板。贾萌发现虽然科里已经购置了床旁血滤机,但并未开展床旁血滤业务,这对于肾内科、大内科其他科室出现的急性肾损伤、心肾综合征、严重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等肾脏病方面的治疗仍存在不足。依据科里现有硬件设施及院内患者需求,他带领科里医护人员一同成功开展了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医院首例在线血滤治疗、医院首例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这些新治疗手段的开展提高了医疗质量,还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在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操作方面,贾萌发现虽然科内两名高年资主治医生可以独立完成操作,但手法不够熟练。他就每一例手把手的带教,以提高本地医师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能力。截止目前,他已经带领本地医师完成深静脉置管手术6例。

针对本地患者半永久导管使用率高的问题,在患者自体动静脉内成熟后,半永久导管的拔除手术尚有改进的空间。他结合工作经验,局部麻醉下,开展院内首例半永久导管非手术切开取出术,较之传统手术切开具有出血量极少,无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伤口愈合快等特点,更适合藏区患者。后续将会继续推广。

微信图片_20200204104059.jpg

夯实根本抓质量

贾萌接手肾内科后,发现病房的诊疗工作及会诊工作存在对少见疾病认识不足的问题。于是,他参加本地大内科及肾内科的讲课,以及通过教学查房及会诊,带领肾内科医师更多的接触肾脏病病例。由于肾内科病床有限,所以需要尽可能利用院内会诊的机会,多接触病例,提高本地医师对少见疾病疑难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贾萌一有机会就带领本地医师参加院内会诊,诊断出本院首例继发性范可尼综合征和干燥综合征肾损害(肾小管酸中毒),切实提高了本地医师对少见疾病的认识。

多年来,肾内科病房的病历书写质量存在不少问题。经过前期工作,他发现肾内科的住院病例书写尚存在质量不高,上级医师查房分析内容少,记录不全,复制粘贴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贾萌亲自进行出院病历质量把关,由他本人检查所有出院病历,用红色签字笔进行修改,再由住院医重新修改病历,合格后上交病案室并在科室内存档,作为病历检查的原始资料。在实施修改病例制度4个多月后,经过病历的修改以及与住院医师的沟通,肾内科的病历质量较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微信图片_20200204104052.jpg

加强科研建学科

内科的科研水平在历届援藏肾科专家及本地医师的努力下,虽然在逐步地提升,但贾萌感觉到可以更加切实地结合本地肾内科病房及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人数及病种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群进行相关的科研设计,参加院内科研基金课题申请。

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目前有助理医师一名,住院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加之历年援藏肾内科专家,已经初具三级梯队的雏形。于是,他着手建设更为坚实的学科梯队。对于住院医师,他主要通过教学查房,检查病历,内科讲课等手段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夯实内科及肾内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对于现有的两位主治医师,他着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肾内科和各个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多阅读文献和书籍,尤其是英文文献的阅读,并且在临床遇到的病例中深入地学习和挖掘;通过日常的查房和会诊,培养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深静脉置管技术实操能力;鼓励本地主治医师申请课题,开展科研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204104056.jpg

在援藏的半年多时间里,贾萌的生活简单而又繁忙,宿舍科室两点一线,在业务引领者、科室管理者等角色间不停切换。兢兢业业的他曾在10月份患上急性阑尾炎,本可以回京手术治疗。可是,贾萌不放心他的患者、同事和科室,坚持在拉萨保守治疗。挂着吊瓶的他仍然坚持批改病历。春节前,正是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与过硬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当地医院领导与同事的尊敬。

在北京的家里休息不到两周,本周贾萌又要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参加当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祝福他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荐稿:杜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