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全球流行性疾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肿瘤同等重要,跃居为常见病、多发病第六位。其临床表现有疼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呼吸受限等。目前,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对个体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能为尽早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提供帮助。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常用2种敏感性较高又操作方便的简易评估方法作为初筛工具,一种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评估(IFO),另一种是亚洲人骨质疏松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筛查工具(OSTA)。
也可以通过以下图标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快速评估: 骨质疏松症诊断
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可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骨折;即使发生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适用于哪些人群:
早期预防策略: 合理膳食:多食用含钙高食品,禁烟酒和过量咖啡。 适当运动: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成功措施之一,不同时期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骨量并保存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运动方式可以有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运动、蹬踏运动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和疲乏感,休息后次日这种感觉消失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