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吃药的科学 ——“降压药”的服用时辰

发表日期:2014-02-25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张 楠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您是否发现过这样一种现象:同一种药物,相同的剂量,由于服药的时间不同,疗效也不尽相同。其实,用药与生物节律密切相关。

生理上的时辰变化对用药疗效有直接影响。

不要小看用药上的小小调整,其中蕴含着“时辰药理学”的概念。研究显示,人体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被称为“生物节律”。药物进入机体后,疗效与很多因素有关,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和代谢的情况,往往忽略了用药时辰对疗效的影响。

健康人的体温、血压、心率、尿量、基础代谢以及激素的分泌、血糖的浓度都是呈现规律性节律变化的,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并且影响药物所产生的效应和毒副作用。

事实上,很多常用药都可根据生物节律来应用,最常见的药物有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激素类用药、平喘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温馨提示:按照生物节律用药需咨询专科医师,对于用药知识了解不多的患者切勿擅自调整用药。

降压药:血压高峰前30分钟服用效果好。

人体的血压在24小时是不断变化的,大多数人的血压呈“2峰1谷”的走势,即9:00-11:00、16:00-18:00为血压的高峰时段,而到了夜间入睡后凌晨3:00-4:00血压最低。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在应用降压药的时辰上,可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好在2个血压峰值前30分钟服药为宜,这样正好在血压高峰值期间起到降压效果,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

如果是服用长效降压药的患者,每日早晨7:00左右服药效果最佳。如果高血压较为严重的患者及非杓型高血压(血压在夜间休息期间比白天活动期要低,就称为杓型,反之就叫做非杓型)患者,也可在睡前服用白天1/3剂量的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