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路径导航: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肝血管瘤疾病简介

发表日期:2011-05-10 来源:介入治疗科 作者:田雪春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脏内的动脉或毛细血管网发生病理膨胀及局限性扩张而成为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一般所谓的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为多个。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

血管瘤在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疾病分类】

◎ 海绵状血管瘤: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管,偶见被压缩之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 硬化性血管瘤: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临床表现】

◎ 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区胀痛。

◎ 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包块,大。

◎ 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

◎ 血管瘤多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厘米。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大小、形状、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肿大、食欲不娠、消化不良等症状。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包膜牵拉胀痛。

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较小的血管瘤且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可动态观察。有压迫症状者,可选择部分切除术。

【诊断依据】

1区胀痛,大或触及包块。

2.彩色B超示血管瘤样改变。

3CT检查:内有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边缘区可出现“C”形增强带。

4动脉造影:病变部位周边出现“血管湖”影像,造影剂滞留时间较长。

5.腹腔镜检查:能观察表面肿瘤颜色及形状。

6X线检查:影大,膈肌升高,可发现钙化影。

7ECT显示血管瘤改变。

【治疗原则】

1肿瘤直径<5cm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2肿瘤直径5-10cm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肿瘤直径>10cm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方法:◎ 血管瘤切除或叶切除术 ◎ 动脉结扎术 ◎ 术中冷冻治疗

5.非手术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 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用药原则】

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除手术治疗时选用基本药物中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疗效评价】

治愈:CT、彩超示肿物消失、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CT、彩超示肿物变小、症状减轻。

未愈:无变化,或肿块进一步扩大。

【专家提示】

血管瘤为良性病变,目前仍未发现对血管瘤有疗效的药物。故病者如血管瘤<5cm,不必到处求医,定期随诊即可,如瘤体>5cm,且有自觉症状,应到医院遵医嘱处理。

脏血管瘤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饮食宜清淡,以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少食牛、羊、猪、狗肉等发热性食物等。

◎ 应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可加重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有发生巨大瘤体破的危险。另外,应避免外力碰撞,忌剧烈体能运动或较

强的体力劳动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引起瘤体破出血。

◎ 进食不宜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怒暴怒,勿有太重心理负担,畅情志,可以做一些低强度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荐稿:傅岩;引用来源:本文引自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