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路径导航: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历史 >>100周年

医院历史

北京铁路总医院建院时间考证

来源:院史院志小组 作者:林培基 本页责编:原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铁路兴建发展的初始阶段。当时,铁路运输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医院作为向铁路员工及旅客提供医疗卫生防疫保障的单位,成为铁路事业的组成部分,伴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

根据查到的档案、史料证明,1915年建院,位于北京康家胡同的京汉铁路北京医院,历经数十年的沿革变迁,最终成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

一、北京铁路总医院的历史沿革

铁道部档案和北京铁路局局志记载,北京铁路总医院是伴随着京汉铁路和平津区铁路沿革发展变化的。

190641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由投资方比利时公司负责全线铁路及医疗管理。当时,北京没有铁路医院,北京地区铁路员工医疗由北京法国医院代办,沿线医疗分三段管理,即在顺德(邢台)、郑州及汉口至江岸设有医院。19091月京汉铁路收归国有后至19119月期间,每年仅本局员工医药费支出需要四、五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由于全局各段医药由法国医院供给考核,存在医药费用任意增加,漫为支配以及员工冒滥领用等弊端,而且外国医生诊治中国员工的态度不好。据此,京汉铁路局曾准备联合各铁路局建设一家较大医院,筹议未定。1912年在京汉铁路局所在地(王府井南口)就近的东单二条,租赁房屋开办了养病院,设医生一人,负责北京至正定府段内诊治事宜。

鉴于北京养病院规模狭小,设备不完善,京汉铁路局于1914年在王府井康家胡同购置房屋,修建医院。同年年底医院建成,组织就绪,定名为北京京汉铁路医院。19153月京汉铁路局局长关赓麟以北京京汉铁路医院试办章程呈交通部,批准4月开办。章程规定,北京京汉铁路医院隶属京汉铁路局,除负责本局员工及亲属、外局铁路员工、交通部人员、铁路乘客及社会患者的医疗诊治外,还承担站车卫生防疫等。医院定编39人,设有病房,医院院长兼铁路局卫生课长。开诊当年,诊治患者7549人次。这是北京京汉铁路医院建设的初始情况。

1922年,医院改称京汉铁路北京总医院。192862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北京改名北平,医院随即更名为平汉铁路总医院。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医院被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占用,改称为北京保健院。

194511月,医院被国民政府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接管,定名为北平铁路医院。19465月交通部平津区铁路局成立,医院更名为北平铁路总医院,掌管全局医务,下辖本院、天津、张垣(张家口)医院和前门、古冶、唐山、塘沽、丰台、秦皇岛、南口七家分院。    

19492月,北平解放。铁道部平津铁路局接管铁路总医院及东城诊疗所。同年91日,北平铁路总医院划归铁道部卫生局。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北京铁路总医院。

195349,医院移交北京铁路局领导,改称北京铁路局中心医院,下设东城门诊部1958年秋,北京铁道医学院成立,医院附属铁道医学院,承担临床集教学双重任务,直属北京铁路局管理,直至1966年。

19669月,北京铁道医学院撤销,北京铁路总医院直属铁道部卫生局,成为部直属事业单位,一直到2004年移交北京市管理。

二、北京铁路总医院院址的变迁

从北京京汉铁路医院在北京康家胡同创立之日始,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和新院的建设,医院本部从康家胡同迁至佟麟阁路,最终迁至海淀区羊坊店路。

1934年原北宁路前门车站诊疗所改建为前门打磨厂分院。1939年华北交通公司购置东铁匠胡同(现在的佟麟阁路口)占地七亩七分的两处民宅,计划兴建新式楼房的铁路医院。1942年春开工建设,到19458月抗战胜利时,土木工程已完成80%。国民政府接收医院后,继续投资建设新院,19476月全面开工,1948620日竣工。医院随即从康家胡同院址迁入佟麟阁路总院新址,于77日开诊。前门打磨厂分院搬入康家胡同院址,改称北平铁路总医院东城诊疗所。

19588月,位于海淀区羊坊店路的新院落成,医院从佟麟阁路搬迁至新址,至今。同年,位于康家胡同的东城门诊部,因建设北京市红霞公寓征地,迁至东安门大街43号,直至撤销。

三、结论

根据上述事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们认为北京铁路总医院建院时间应确定为19154月,即北京京汉铁路医院的建院时间。

史料依据:

铁道部档案馆1931年编《交通史路政编》第八册京汉铁路文献第二章,第二目。

北京铁路局局志1981——1987下册。

医院档案1948年总院落成卷。

北京卫生大事记第一卷补遗,1923年《医事月刊》。

《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市测绘院编制198512月版)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北京城区地图,1917年(民国6年)北京城地图,1947年(民国36年)北平内城地图。

  (本页责编:李春慧,MMS)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