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发表日期:2008-10-14
来源:干部综合科 作者:张振宁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
|
一、疾病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其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以中老年为常见。本病的流行与吸烟、地区差异及环境和大气污染等有关。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北方高于南方,农村、工矿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 岁以上者可高达13%。
二、症状体征
1.症状: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由于迁延不愈而发展为本病。症状初期较轻,随着病程进展,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愈发频繁,症状亦愈严重,尤以冬季为甚。 u 咳嗽:初期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期夜间亦明显,睡前常有阵咳发作,并伴咳痰。此系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所致。随着病情发展,咳嗽终年不愈。 u 咳痰:以晨间排痰尤多,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此多系夜间睡眠时咳嗽反射迟钝,气道腔内痰液堆积,晨间起床后因体位变动引起刺激排痰之故。当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痰液则变为黏稠或脓性。 u 气短与喘息:病程初期多不明显,当病程进展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时则逐渐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气短,以活动后尤甚。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或所谓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特别在急性发作时,常出现喘息的症状,并常伴有哮鸣音。 2.体征:早期多无任何异常体征,或可在肺底部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咳嗽排痰后啰音可消失,急性发作期肺部啰音可增多,其数量多寡视病情而定。 3.分型与分期 u 分型:根据1979 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 ① 单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 ② 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u 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3 期: ① 急性发作期:指在1 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② 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 个月以上者。 ③ 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 个月以上者。
三、诊断
依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 个月,连续2 年或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则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 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 线、肺功能等)亦可予以诊断。
四、治疗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为主。 u 抗感染药物: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 周。 u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β 受体激动药,茶碱类药物。 u 祛痰剂:常用者有氨溴索,羧甲司坦,溴己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2.缓解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
五、预防
1.戒烟:经常吸烟者,支气管粘膜可引起鳞状上皮发炎,粘膜腺体增生、肥大和支气管痉挛,易发生感染,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以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2.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对预防易感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3.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早发现气流受限并及时采取措施亦十分重要。 4.增加营养: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要多方摄取、合理氨基酸,切忌挑食偏食。饮食要清淡,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以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可进行简易的耐寒按摩: u 以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位,每日3-5次,每次5分钟。 u 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止于鼻翼处,以食指轻轻揉1-3分钟,每日2次。 u 按摩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颈肌两旁的凹窝中,以双手掌心按摩,每次30-60下,每日2-3。 6.加强卫生教育,改善工作条件与卫生习惯等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居住环境优雅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居室要经常形容换气,居室的温度要冷暖适宜,一般以15-20℃为最佳。 7.家庭氧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特别是合并有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适当的氧疗可以改善症状,纠正缺氧。家庭氧疗可选用氧气筒、氧气袋、小型便携式化学制氧机等,原则为低流量,持续性,长疗程。这是一种较好的康复疗法。 8.天气突然变冷时,注意保暖,可穿棉衣,少在寒风下活动。 9.老慢支病人应保持排痪通畅。老慢支病人的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在晨起和睡前较重,痰量以清晨较多,这是因为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极液,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如不及时列阵出,易导致感染,为使痰液容易排出,需注意: u 定时变换体位,刺激排痰。 u 轻轻拍打病人背部,坐位时,令病人头前倾低下,由下背逐渐向上轻轻拍打,刺激排痰,同时还可使痰液移出积聚的支气管腔,有利于咳出。 u 雾化疗法,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3次,有消除支气管炎症和稀化痰液的作用,有利于痰液排出。 u 采取头低足高位或倒立卧位,以利体位引流,使积聚的痰液咳出,此法适用于痰液堵塞于小支气管内的病人。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